在中元节当天,大英博物馆官方微博应景晒出了一张画稿,内容描绘的是佛教中的神明提婆达多斩除恶鬼的场景。
葛饰北斋,'Devadatta (Daibadatta), 具有超自然艺术的恶灵的出现' (The Great Picture Book of Everything)。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 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 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 Rudolph 和 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这是著名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作品《万物绘本大全》中的一幅。
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馆即将推出特别展览“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展出此系列珍稀版画画稿。
这是近一个月以来,大英博物馆第二次为这个年度大展打call。
作为全球首创,此次展览将展示大英博物馆在去年获得的103幅葛饰北斋画作。
这些画作是在1820年代至1840年代为一本名为《万物绘本大全》的插图百科全书制作,内容包涵古代中国、印度佛教与自然世界等多个主题。
葛饰北斋,《水鸟》。纸本水墨,1820-40年代。
购买由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Rudolph和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研究各种水鸟,在河杂草中游泳和潜水。
在本次特展中,观众将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精美的原版画稿,作品展示了葛饰北斋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正如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哈夫特所说,每一幅都值得仔细研究。
除了这批作品以外,展览还展示了包括《神奈川冲浪里》在内的葛饰北斋知名代表作,以及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实践的物品,并展示了他创作木版画的复杂过程。
大英博物馆的新收藏
这个展览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预热。
2020年,大英博物馆宣布收藏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一批新发现的绘画作品《万物绘本大全》。这103幅插画素描的加入,使大英博物馆里与这位艺术家有关的作品,包括油画、印刷品、素描和插图书籍在内,总数超过1000件,组成在日本以外最大规模的葛饰北斋收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被称为“巨浪”的知名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该版画也是在艺术基金的资助下于2008年获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英博物馆对于这批新收藏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威格·费舍尔:是我们收藏葛饰北斋藏品150多年来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英博物馆荣誉研究员蒂姆·克拉克: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这位艺术家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关键时期的活动的了解。”
支持收购的艺术基金会表示,这是在艺术基金2008年支持收购对《巨浪》等早期版画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收购这批画作之后,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展开了研究,努力在103件作品的绘画特征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将人类行为的重要观察者葛饰北斋置于更大的历史背景中。
神隐70年的葛饰北斋作品
大英博物馆对这批作品的重视,一方面跟西方对于葛饰北斋的长期以来的持续关注和热爱有关。
作为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一位日本人。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批作品的重要性。
这是葛饰北斋生平和作品的重大发现。
因为它们来自于这位艺术家职业生涯中一个被认为由于一连串的个人挑战而创作得相对较少的时期。
作品扉页给出了1829年九月(深秋)的日期,图纸的广泛日期为1820年代至1840年代。
当时葛饰北斋已年届七旬。他在绘画这批素描画时,正经历着人生低谷。不但自己患上轻微中风,还要面对第二任妻子离世的恶耗,还因为帮助孙儿偿还赌债而面临赤贫。
北斋80岁自画像,葛饰北斋,纸本墨绘,184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以为,这段时期的葛饰北斋创作数量大减,但这批素描画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完成这批素描画后两年,葛饰北斋可谓踏上创作的巅峰期,绘下著名浮世绘系列《富岳三十六景》,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正是出自此系列。
虽然未发表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这批作品是一个70岁艺术家的职业生涯转折点,证明他实际上是进入一个新的创造期。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还有这批作品的曲折身世。
这些插图完成后并未出版,而是遭到封存,在葛饰北斋生活的时代未曾面世。曾为收藏家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珠宝商亨利·范弗Henri Vever所拥有。1943年,亨利·范弗去世后,这些作品随后于1948年出现在巴黎拍卖会上,随之“神隐”70多年,直至2019年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
桐木储物盒,用于存放葛饰北斋《万物大绘本》的103幅画作,刻有艺术家的头衔和姓名。
木材、纸张、丝绸纺织品,1820年代至1840年代。
一个木箱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前片,左边是盒子的内侧,里面有红蓝两色的戏剧性线条。
在为纪念其父母鲁道夫·布赫与朱莉·布赫(Rudolph and Julie Buch)而特别设立的特蕾莎·格尔达·布赫遗产基金(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和英国艺术基金会(Art Fund)赞助下,大英博物馆方面出资27万英镑拍下这套作品。
历经两个多世纪后,这批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作品,将在这次大展中完成公开首秀。
葛饰北斋的宏伟愿景
葛饰北斋(1760 – 1849)是19世纪日本领先的画家和版画艺术家之一。
自18岁师从浮世绘画家胜川春章开始绘画生涯,直至60岁后才成名,晚年创作了许多最著名的作品,最知名的作品便是以富士山不同角度为题完成的《富岳三十六景》。
部分《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
葛饰北斋, 《神奈川海浪之下》 (The Great Wave), 从富士山的三十六景。彩色木版画,1831 年。
葛饰北斋勤奋而高产,去世前仍在画画。据统计,直到他90岁去世,他拥有3000多幅彩色版画、近1000幅幸存的画作、数百本插图书籍和数百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画。
1834年,75岁的葛饰北斋曾在《富岳百景·初编》后记中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表示自己70岁以前的作品不值一提,到73岁时鸟类、昆虫、鱼类的结构及草木的形态充满灵感,86岁时将在艺术上略有成就。
这批插画正好诞生于葛饰北斋的73岁到86岁之间。
葛饰北斋,《猫和芙蓉》。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 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 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 Rudolph 和 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两只猫之间的对峙,后面有芙蓉。
不仅题材非常广泛:从描绘宗教、神话、历史和文学人物,到动物、鸟类、花卉和其他自然现象,以及风景。它们主要与古代中国和印度,以及东南亚和中亚有关。
而且,许多主题在葛饰北斋之前的任何作品中都没有发现,包括对古代中国人类文化起源的迷人想象。
葛饰北斋,《梅剑池以剑报仇》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Rudolph和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个传说场景。
池(Meijian Chi)是刀匠夫妻的儿子。他被砍断的头颅,嘴里叼着一把父亲干将的剑,从原本要煮沸的大锅里跳了出来,变得面目全非。
Hokusai的相关草图出现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柯蒂斯”专辑(第 8 页)中。
葛饰北斋绘制这批素描,虽说是因为佣金的关系,也与其艺术的宏伟愿景有关。
而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封锁状态。从1639年到1859年,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人们被禁止出国旅行。
不仅与外界的接触受到限制并受到严格监管,在国内旅行都需要官方许可。
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发明不受政治和时间界限的限制。
葛饰北斋放弃了他所属的“浮世绘”流派的狭隘题材,比如流行演员和妓女的照片。他的目标是创造具有普遍吸引力的图像,充满强大的生命力,涵盖现实和想象世界中的所有主题。
葛饰北斋,《义帝(Giteki)命人用米汁酿酒》(《万物大绘本》)。纸本水墨,1820-40年代。
透过这些作品,北斋似乎在说,我可能不被允许去现代中国旅行,但你不能阻止我的想象力漫游大陆和王朝,回到人类文明的根源。
至于为何中途遭到遗弃,目前有两种猜想:
可能是由于出版商的问题。该项目因为出版商付出佣金启动,最后可能是因为雄心勃勃的出版物是否存在财务或组织问题;
也有可能是因为葛饰北斋自身的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批作品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这些栩栩如生的奇妙图画,每幅都像明信片那么大,整洁而且线条完美。
在当时,如果打算出版的书已经出版,专业的版块切割者会将每一个面朝下粘贴在一块樱桃木上,然后用凿子和刀子在纸的背面切开,形成一个精细的印刷版块。这个过程会破坏图纸。
相反,一旦出版项目不再需要它们,它们就会被小心地安装在卡片上,并配有环绕式中国锦缎封面和特制的木制储物盒,从工作图纸转变为一套供个人沉思的艺术作品。
出版商不完成该项目的决定,确保了这些图纸得以保留,在200多年完整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葛饰北斋 ,《印度,流沙之河》(万物的伟大图画书)。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 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 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 Rudolph 和 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在沙尘暴的漩涡中,奔跑的人物栩栩如生。
葛饰北斋,《Virudhaka (Ruriō) 被闪电杀死》 (The Great Picture Book of Everything)。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 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 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 Rudolph 和 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Virudhaka(Biruriō或Ruriō)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期间的Kosala国王,他试图消灭Shaka家族。
正如佛陀所预言的那样,他在一场胜利的宴会上被突然的雷击杀死了。
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柯蒂斯”专辑(第 22 页)中包含了北斋为这首作品绘制的粗略的准备草图。
关于葛饰北斋的新发现
它们的重新发现,为葛饰北斋在后期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方法和艺术关注点提供了启示。
这批新发现的绘画,已经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一组178幅北斋绘画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它们大小相同,具有相同的特征,以小而水平的书籍格式粘贴到三个出版商的“空白”卷中。这本来是大英博物馆重新发现的图纸的格式。
虽然波士顿的北斋绘画与伦敦的绘画主题不同,但是在比较这两组的风格习惯后发现,他们很明显是密切相关的。波士顿图纸既没有标题也没有日期,但考虑到相似之处,它们可能与 103 幅伦敦图纸来自同一个整体项目。
葛饰北斋,《龙首观音》纸本水墨,1820-40 年代。
购买由 Theresia Gerda Buch Bequest 资助,以纪念她的父母 Rudolph 和 Julie Buch,并得到艺术基金的支持。
1814 年出版的印刷专辑“Hokusai shashin gafu”中收录了北斋的类似作品,单这个画笔版本更胜一筹。
云彩的调制墨洗和龙身上的黑色鳞片,显得尤为娴熟。
这批绘画与葛饰北斋的其他作品也有联系。例如早期素描中的古怪野鸭,后来也出现在了1847年完成的挂轴画中。在葛饰北斋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喜欢定期返回相同的主题,每次都在进一步完善他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