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执笔
我们都知道,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的手笔叹为经典,但其实,诗人白居易、李白的毛笔字也不弱,却少有人见过。
那些年的经典
▲《白氏文集古抄卷》
白居易用这种笔创作了《白氏文集古抄卷》,不以书法为专长的白居易也能写得隽永朴拙。
▲《祭侄文稿》
颜真卿侄季明与其父杲卿殉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祭侄灵前,极度悲愤中写下的《祭侄文稿》,被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据说也是这种笔所书。
此稿意不书而在天机自动,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
▲《伯远帖》
王羲之一个远房侄子王珣的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相传《伯远帖》即为这种笔所书。
以上这几个帖子,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的同一种笔——鸡距笔。
笔杆为竹,笔膛为红木,笔头为羊狼兼毫。
平常书写,只用前三分之一狼毫的部分。
虽笔头尖细,写小字控制自如,较粗的笔画,轻压就能成型,出锋也很漂亮。
▲书写
风靡于晋唐
晋人写字体式为伏案或持卷,这就要求毛笔矫健有力。好的书法必然是遒劲有力的,所以造就了粗短刚硬的鸡距笔,同时也造就了无数遒美开张的精品力作。
鸡距笔的鼎盛时代是唐朝,由于唐朝抄经之风兴盛,而唐朝也是中国楷书最灿烂的朝代,诞生了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书法家,成为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处于盛唐时代的李白,使用的就是鸡距笔。
▲ 李白的《上阳台帖》
《上阳台贴》据说是李白唯一存世墨迹: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点白居易可以作证,白居易著名的《鸡距笔赋》:
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合为乎笔,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尽其妙。
圆而直,始造意于蒙恬;
利而铦,终骋能于逸少。
斯则创因智士,传在良工。拔毫为锋,截竹为筒。
……
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
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
斯距也,如剑如戟,可击可搏。将壮我之毫芒,必假尔之锋锷。
遂使见之者书狂发,秉之者笔力作。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鸟迹落。缥囊盛处,类藏锥之沈潜;团扇或书,同舞镜之挥霍。
惊现人间
▲古时鸡距笔剖面图
历史上的鸡距笔,多的甚至有5层毫毛,每层都用绵纸卷一遍,内芯只露出一点。这种笔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