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更多>

一封来自宋朝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22-03-01 来源:雅昌专稿 浏览次数:1910次

近期,贵州省博物馆“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为我们揭开了出将入相、执宰三朝、拥立二帝的“北宋第一宰相”——韩琦现今唯一传世法书背后的故事。

此展览以韩琦孤本法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为切入点,分为“品人”、“读贴”、“赏文”三个部分,展示了宋代士大夫交游唱和的雅致生活状态,以及宋代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66SnwjgkxUv80OxETmRF0o3abp52j9eY95MZa3vF.jpg

wgc6nsxKUXaAOzvSPpcLL7OqXmUJ8T4wJ4DZpdVr.jpg

hm6aAO2VTnNKdmLjoDmPQXeVoO2L1YbWuRkLRiob.jpg

展览现场

有观众在展览的留言册上写道:“这是一个高富帅雅的展览”。展厅里设有很多打卡场景,整体氛围非常雅致。我们在展厅还可以看到以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方式展示的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流藏故事和不易展示的内容,深入浅出的向大众传递着文物的信息。

 

0b5JRPZBBRYSOcUXv9Xb2WSdnAPUyegy2Uo1t315.jpg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纵867.7厘米,横31厘米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作为贵州省博物馆里的“明星文物”,这是第三次展出。全卷由《信宿帖》与《旬日帖》以及卷后十一人的十三段跋文组成,保持着清代装裱原样。《信宿帖》名气较大,是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封回信,感谢欧阳修为昼锦堂撰写《相州昼锦堂记》。《旬日帖》虽漫漶不清,但通过字迹对比,可以看出与《信宿帖》为同一人书写。通过后世题跋,清代学者王鸿绪的考证,推测是韩琦写给杜衍的信。

2012年,《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与王珣《伯远帖》卷、陆机《平复帖》卷、神龙本《兰亭序》卷、韩滉《五牛图》卷等,被国家文物局一同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颜真卿的铁杆粉丝

在唐中后期至北宋前期,颜真卿的书法并未有显赫地位。宋代中期以后,书法领域倡导“书品即人品”,因此颜真卿的书法备受推崇,得到高度赞誉。欧阳修是大力推崇颜真卿书法之人,也率先提出了“爱其书兼其人”的说法。这一时期的书法,以欧阳修和蔡襄为活动中心而展开,掀起了推崇颜真卿的热潮。韩琦与欧阳修、蔡襄交往密切,书法也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

 

Ruonz4IbmjlgMNI8pla0zCCuuCujH3PPF1RNyRfp.jpg

《信宿帖》

虽然韩琦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但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中的《信宿帖》,明显看到了韩琦师承颜真卿的痕迹。《信宿帖》与《旬日帖》虽是韩琦的法书孤本,但他的墨迹在《平安帖》、《唐阎立本帝王图》上有“安阳韩琦”观款,此观款接近颜真卿《多宝塔碑》。

文彦博在《文潞公文集》卷六《寄相州侍中韩魏公》诗中有写到:“晋公(韩滉)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僧繇、吴道子、柳公权与虞世南。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历代的书评和鉴藏著录,非常一致的提到了韩琦书法学颜真卿,以颜体为宗,有庙堂之气。

韩琦作为朝廷重臣,将颜真卿视为道德典范,重其书,兼取其为人,大力推崇颜真卿,也带动了学颜之风。

 

B9xea9o1P8sJsxH0nTrQvJKpxyw5St4F6qz0kWet.jpg

展览现场

展览也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中的字单独进行截取,与颜真卿、柳公权的碑帖做了相应的对比展示,可以让书法爱好者更直观了解韩琦的书法艺术。

写给大文豪欧阳修的感谢信

韩琦与欧阳修同朝为官,在政见、文学、处事上意趣相投,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中的《信宿帖》是二人友谊的见证,更是欧阳修传世名作《相州昼锦堂记》的见证。

在展览的第三部分“赏文”中,就以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为中心,并连带出欧阳修、蔡襄、韩琦的交游状况。

 

nBT0iU9yZfF0CdbMMzywdHQJM1YglLCpKDWTqF7D.jpg

展览现场

韩琦在家乡相州(今河南安阳)任职时,修建了一所园林,取名“昼锦堂”,有富贵归故乡之意,并请好友欧阳修为昼锦堂撰文。《信宿帖》就是韩琦为了感谢欧阳修撰写《相州昼锦堂记》的谢启。

《信宿帖》十五行,一百五十余字,正楷书写,随有破损,但大多清晰可见。此信中体现了韩琦对欧阳修的敬重之意,赞叹欧阳修学问渊博,不可测其深浅,韩琦自谦欧阳修所写的文章褒扬太过,自己深感惭惧,担心这种褒扬玷污了文章,而不能自安,并表达了自己对欧阳修的感激之情。

从《信宿帖》中可以看出,韩琦非常满意欧阳修所写的《相州昼锦堂记》,他邀请了当朝著名书法家蔡襄书丹,勒石刻碑。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非常爱惜自己的笔墨,不轻易为人题字,曾拒绝宋仁宗为宠爱的张贵妃撰写碑文,而蔡襄对自己敬重的韩琦和欧阳修,则专心书写,他把《相州昼锦堂记》写了几十遍,挑选最佳的字,拼合上碑,因此,此碑又被称为《百衲碑》,是最能体现蔡襄法度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王世贞将蔡襄所书的《相州昼锦堂记》称“三绝”碑,云:“韩魏公以上相作昼锦堂于相州,时欧阳文忠以参政为之记,而蔡忠惠以三司使书之,时称‘三绝’。”

 

u280TtYBE7sdL9KzYfdMG1LOtSXFFX57fBQ8hHSD.jpg

宋 蔡襄 楷书 昼锦堂碑刻拓片(清拓)

《相州昼锦堂记》被后世广为传颂,收录《古文观止》,“昼锦堂”也成为了后人对韩琦的代称,以昼锦堂来歌颂韩琦的功绩。关于《相州昼锦堂记》的书法,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董其昌《昼锦堂书画卷》,还有元代赵孟頫晚年所做《相州昼锦堂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琦也做了《昼锦堂》诗,当时就有许多和诗,“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中通过朋友圈的形式,将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了有趣的展示。

 

K1eQdLtLkWeAg0z7zjvnp3YpERp0l2M86o8wMbxw.jpg

rxv2QYXPpgYzGxo6j0w6dAnYo9IXKzfs4iupx86Q.jpg

展览现场

“片纸落去四宰执” 集才貌于一身

在2020年播出的古装剧《清平乐》中,韩琦由演员杨玏扮演,堪称剧中的“颜值担当”,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北京故宫珍藏的《八相图》中对韩琦有这样的描述“道貌温然,如玉之清;神气凛然,如水之澄”,可见韩琦长相出众。

 

CAAFLSjTulQ9tZ6vWzTWDMDDnLuXOASsvQsvkCYR.jpg

UwHLq1Z5DCYlfkqwpaB4QMphJSwM9PVesAGLKxOL.jpg

POjkwzK5ogExtNrpLS1hhGNdl8uKYQluJ7nM87fE.jpg

展览现场

韩琦集相貌才能于一身,欧阳修曾感叹“累百欧阳修,何敢望韩公。”

韩琦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四岁丧父,由三兄韩琚抚养长大,二十岁高中进士,名列第二,二十七岁就被任命为开封府推官,二十九岁被任命为右司谏,在职三年,敢说敢为。他写的《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片纸落去四宰执”让两名宰相,两名副宰相直接罢职,韩琦从此名扬天下。

 

wbFkPyTe6aCdohaaLhq4pWUBCJxnl6kb7K01vRON.jpg

展览现场

韩琦曾与范仲淹并肩抗击西夏,当时有这样一段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可见韩琦和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宋夏议和后,韩琦与范仲淹共同主持了庆历新政,新政结束后,韩琦又回到了边疆整顿西夏以及辽国的边疆事务。仁宗末年韩琦做到了宰相,后来辅佐了英宗和神宗,被史家称为“北宋第一宰相”。

大V题跋 看古人的“微博”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后有十一人题写的十三段跋文,题跋者分别为:元代蔡景行、泰不华、杨敬德、祝蕃、班惟志、李齐、张圣卿、李懋、陈梁;清代王鸿绪、高士奇,其中杨敬德与高士奇有两段跋文,此外还有清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鉴藏印。

 

EoVvSPKBIOgLXQiw9TzHRel2t55dLyMM7YJRLyV0.jpg

展览现场

元代的九人有世勋贵族、朝廷官员、儒学大家、文坛巨匠、不入仕的处士,有色目人,也有汉人。如泰不华是西域色目人,元代右榜状元,书画鉴藏大家、文坛大家,是元代后期颇有声望的良官贤臣,常参与元代江南文人的玉山雅集,与倪瓒、吴克恭等都有交游。

班惟志是元代戏曲大家,也是一位书画鉴藏家,工文辞,善书画。他与黄公望、赵孟頫、鲜于枢都是有交集,师从著名书法家邓文原。黄公望《九峰霁雪图》专为班惟志所作,赵孟頫《行书雪赋》也是写给班惟志的,由此可见,班惟志在当时文人圈里非常受欢迎,交集广泛。从他的跋文中可知郝时升、王景平、赵季文三人一同鉴赏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除此之外,祝蕃为元代名儒,李齐是元代左榜状元,其他人皆为元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文人,由此也可看出元代在江南文人圈的基本状况。

 

PDIqXMDogm06r2k2L6LOjUNAlOnSHfU2C3Cg73VP.jpg

元 李懋题跋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元代流传至今的墨迹并不多,集中的题跋更加珍贵。在这九人的题跋中有行书、楷书、隶书,其中隶书题跋最为稀有。

在唐宋时期,隶书作为非常正式的书体,多用在墓志、碑文或匾额题跋上。因书画题跋较为随意、闲适,所以很少有隶书出现。元代,人们追崇传统书法,在文人之间较为流行,因此隶书在书画题跋中开始出现,但依然少见。《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这段隶书题跋,书写自如,个性突出,非常难得,是元代书法中的精品。

清代王鸿绪和高士奇,是值守于南书房的皇帝近臣,他们的题跋是清代官方书法的一个体现。

 

3jmDi0Swyfkv4KP6FrVvZK6BsHSPDNE2VZmp3UV9.jpg

aVTQeW65WrznQs7yIOE39dUnl8YZfoXO7xM3XPQa.jpg

展览现场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十三段跋文,呈现了所处时代的书法风貌,每段题跋都具有独立的书法欣赏性和价值。

石抹家族的宝物 清宫御藏

韩琦《信宿帖》与《旬日帖》最早应该在受书人后代手中保存,后由于战乱,此二帖转入石抹家族手中。

石抹家族是随蒙古军南征北战的武将世家,在灭金、平宋的过程中作为先锋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战利品落入石抹家族中。

石抹家族定居台州后,世代任官,深受汉文化影响,主动接受汉文化。石抹继祖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与汉人文士交往广泛。他与韩氏后人兴趣相投,后将二帖转赠予韩琦九世裔孙韩诚之,成为了流传佳话。元代中后期,此二帖也都在韩琦后人手中保存。

 

yDebb0IHjnhK15bWXfCMFLjABYQAYOt98O0bAkTW.jpg

sqiHD9dJczHAi8mrRF7jKxnF9mxXL6pY08WG08L6.jpg

展览现场

从元到清,很长一段时间《北宋韩琦楷书信札》都没有相关文献记载,也无新的题跋者,直到清代高士奇在北京古玩市场购得此卷。高士奇将此卷列入“永存秘玩上上神品”,他故去后,据推测由王鸿绪将其购得,献入清宫。

此信札在清宫期间,备受皇家重视,留下了清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鉴藏印,其中《信宿帖》和《蔡景行跋》被选入《三希堂法帖》。

清帝溥仪出宫,到伪满洲国时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带出清宫,存放在小白楼中。1945年,日军投降,小白楼遭哄抢,此卷也随之流入了东北古玩市场,后被一位与贵州有渊源的官员买到,解放前夕他来到贵州,也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带到贵州,后作为珍贵文物,一直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结语

韩琦是北宋名臣,出将入相,对北宋宫廷政治的稳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北宋韩琦楷书信札》是韩琦留下来的孤本法书,非常难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中早期书法学习颜体的发展趋势,也是文人书法的体现。

其中,《信宿帖》中还牵涉到了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蔡襄的《百衲碑》。名帖、名园、名碑、名文故事性非常丰富,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GDZyuIkRtiZRVy39Ed0mSuXYR3JNJ0rOp0VrmM4u.jpg

《黄花晚香——〈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研究》

2017年,贵州省博物馆就提出了“一物一书一展”的计划。2021年《黄花晚香——〈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研究》专著正式出版,以详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并透物见人见事见精神,以一件文物窥见一个时代的精神,揭示文物背后的一个一个关于人性和文明的故事。“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将专著重新解构,通过叙事的方式,把研究成果和文物故事更好的推荐给大众,让观者更直观的了解到《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