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更多>

全球好展 | 古人向往的生活都在这些画里

发布时间:2021-08-07 来源:雅昌发布 浏览次数:1198次

全球疫情还未散去,人们的出行受到限制,封城、隔离、断航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空间上的隔离之下,如何重建彼此的联系,成为当下值得思考的话题。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孤独与陪伴·中国艺术中的隐居与雅集”特展,通过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隐居交往这一主题的探索,引发对于当下人们之间关系的再思考。无论是归隐山林还是诗词歌赋,是渔舟唱晚还是群贤毕至,透过这些作品,从古人的生活状态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1FnqBQhtw3TqsO035J7KTx63WxO1VUsfZwi2AMuZ.jpg

展览海报

展览集结120余件大都会的馆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从“林泉”“归隐”“渔樵”“名士”“距离”“园林”“诗赋”“雅集”八个维度来展示。本次展览由何鸿卿爵士基金会赞助,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助理主任史耀华策划。通过绘画、书法、瓷器、玉器、家具等多种形式,展览试图从整体世界中找到自我空间,弥补人与人之间的代沟。

DIGkUyP1my22Zu0doyzDzAQBbhkMSaCKt4I96awq.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95%的作品属于中国古代传统书画之外,还选取了极少的当代艺术参展,李津的《盛宴》是其中的一件作品,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在世艺术家作品。

古人的“出世”“入世”始终是一对矛盾,正如展览“隐”与“仕”。入仕时有时风光无限,也有理想不得施展的时候,而“隐居”就成为古人摆脱世俗烦恼、避世修身的重要选择。

VBtwQMvYrZBj6xkFZ2rMNFz6CYQOlUDlVbNorLxC.jpg

南宋 佚名  仿范宽山水图

绢本设色  166.1×104.5cm

这件模仿范宽的山水图,采取了北宋山水的全景式构图,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同之处在于强化亭台楼阁以及山水全貌而弱化了行旅的主题,更加突出了画家隐逸于山林的理想。

qxcaFpS9Wv2HOhca4rBNg9oZmF2vYHSxDr9c8xQ7.jpg

明 钟礼 观瀑图 轴

明代钟礼的《观瀑图》,描绘的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场景,对于这一主题,从古至今被反复描绘。整幅作品磅礴大气,画者借由画中人物来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这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花中,感悟命运的起伏跌宕。

 

a5HVMJJloBpjxnnL58CIdkZ8yF953PIXcJMy8dzj.jpg

明 陈洪绶 树下高士图 轴

陈洪绶善于画人物,他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线条细劲清圆。这件《树下高士图》是他极少见的青绿山水人物画,炎炎夏日层峦叠翠的山石之间,一位高士面对山间景色似有所思。

qUXYJQxVX34J9ygCJnvgbBJk4AYFBnfDwh1RGc0Q.jpg

南宋 阎次于  松壑隐栖图

绢本设色  26.7×33.7cm

南宋阎次平,善于画山水人物,工于画牛。这幅《松壑隐栖图》取材山崖一角,山下的小径将观者视线引至林中的小屋,巧妙暗示了“隐逸”的主题。

jwE9p4CC0mtVsAfmn4jET1xD47E1KtFovVrL5gKU.jpg

元 吴镇  芦滩钓艇图

纸本墨笔  39×65cm

吴镇爱画《渔父图》,这件《芦滩钓艇图》为同一主题,在水中乘一叶扁舟,是他洒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后代很多文人雅士向往的生活。

画作的题诗这样写道:

红叶村西日影余,黄庐滩畔月痕初。

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

qvmakY9gnWFb1k3QCpD9hRrOdAs3JubwNh5aIdey.jpg

元 盛懋  秋林渔隐图

绢本设色  26×33cm

元代的盛懋与吴镇两人为乡邻,盛懋的画虽然以“渔隐”为主题,实则有“愿者上钩”的隐喻。这件《秋林渔隐图》远处群山连绵,近处飞鸟觅食,垂钓的渔翁是画中的主角,期盼伯乐的到来。

n2fn5LZiBEPqUGoZnCEFwZPxp0qqv5hHuEezNCdA.jpg

元 唐棣  摩诘诗意图

绢本设色  71×46cm

职业画师唐棣,虽在宫廷任职,却也想展现隐居的主题。唐棣此作品的树木是蟹爪枝,山石是鬼面石,皴法是卷云皴,可见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通过用王维的诗句引入隐居的氛围。

ClkSd1YqZ3ilOBqWRFd3bicyyEx0Bk0WciKUAE1r.jpg

明 唐寅  垂虹别意图

纸本墨笔  29.7×107.6cm

唐寅的《垂虹别意图》另有吴门才子的36首诗,记述了在吴江桥畔送别学子戴昭时的深厚情谊,以祝枝山题“垂虹别意”为引首。

u83ukV02M3OLEFVOQJ0xdwCv4tjF6otVJAWMawWY.jpg

明 蒋嵩  雪景山居图

纸本墨笔  31.1×703.6cm

M25TPfLS8xeAcIJZ0DyRfWNhNrC6kVefdAfKLlUt.jpg

元 王渊 朱德润  良常草堂合卷

纸本墨笔  26.2×293cm

 

YowUvsWT7DtV0shMfeLmZXyVfPPF7phedrtAZz1h.jpg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香炉

这件清代康熙景德镇的青花香炉以山水作背景,通过描绘几位好友泛舟交游来展现出古代文人的闲情雅趣。其青花发色均匀,近景、远景层次清晰,浓淡之间尽显当时高超的制瓷水平。

4llic73ROLVYTffnOAOXNd79009wUPtIPatr9L07.jpg

清康熙 灵璧赏石

古代文人爱石,灵璧石在唐宋时期便被作为贡品。米芾对于石头的“瘦、透、漏、皱”的总结延续至今。这件山形的灵璧石,菱角分明、包浆油润,堪比现实中的山川。

 

NppxExSAySUuqg591yMERK8WqDJrLPvidVR7M5u5.jpg

李津 盛宴之一

52cm×230cm 纸本设色 2012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