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更多>

专稿丨又是一年毕业季,这届毕业展你还满意吗?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雅昌专稿 浏览次数:1261次

【编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展作为教育成果的总结和呈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目光关注,而在近些年,随着毕业季的盛大举行,毕业展的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大众的参与,另外一方面,则是专业观众的逐渐“缺失”,而在同学们的创作上,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大量精致的、安全的”装饰“性作品出现,思想性创作的缺失;此外还有像造型学科的”边缘化“,疫情按下的暂停键,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毕业展重要吗?当然非常的重要,不重要吗?这是留给我们的问题。

毕业展体量更大、亮点更少?

从2015年各个艺术院校举行毕业季开始,毕业展从单纯的展览开始变成一场与艺术有关的节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毕业季看展已经逐渐成为六月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是人们看展热情的高涨,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之后,线下看展的机会被更加珍惜,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每天都处在爆满的状态,甚至好几天的预约名额都已经被约满;另外一方面,看展也成为一种体力活,毕业展的体量变得越来越大,比如中央美院的毕业展集中在美术馆的一层到四层,大概浏览就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如果仔细观看的话,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当然,这还是将作品集中展示,像往年作品分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当然,大家看展都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的,而这背后是对创造力的期待,但展览很多时候似乎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而纵观众多的毕业展作品,可以看到的是错置、拼贴、超现实视觉效果的作品非常多。将不同来源的视觉符号杂糅在同一幅画面之中,产生冲突;或者将常见物品中的一部分用不常见的材料去代替;让原本不太相关的两件或者几件东西结合在一起,产生奇异的关系……

nvkX3tzR5WYFtaeC6oRH3LiRjTcgzCyId55ktKir.jpg

Ej6eTiKUY314GLSCPj8MAhnWHlnsIZoIQtSZ0AU4.jpg

rZ4vRifrpOnaY5mEklt0wS7hFWKiLiC5ACRjNnkU.jpg

清华美院毕业展绘画系、雕塑系展厅

此外,各种符号、现成品的改装和嫁接,现代与传统,无机与有机,杂糅一处;或是对于熟悉形象的夸张、变形、转换质感、体态,以获得某种亦真亦幻的荒诞感,亦或者我们看到许多毕业生的作品不是一幅,从原画到装置到影像的多种媒介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剧场化、景观化成为常用的手段,也就是很多作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大;当然也少不了机械设计与生物科学、人机交互。

看起来非常的多元,客观的讲同学们的创作以及学院的教学都保持了开放多元的状态,不再僵化于某种理念上。

7o16cJnRIDqra2bRxf7tpxz3uJTLfBOoTLObT7GM.jpg

X3vZrg3DV9VP41WQrErS8Jv1QaqFJZ3e78tn6oVE.jpg

YnolAUqDvaOuBtdVJyxJdUEAiS4YZsW6TNEFfBPq.jpg

清华美院毕业展绘画系、雕塑系展厅

但另外一方面,往前追溯五年,这样的创作方式已经被大家熟练地运用,如今依然盛行,也难怪有人感慨“毕业展的体量变得越来越大,但有意思的作品不多。”

更为重要的是,与前些年大量画廊主、批评家、策展人、藏家、美术馆馆长聚集在毕业展中,或发掘艺术新人,或进行收藏相比,现在展览中这些身影在减少,大家似乎都不太热衷从毕业展中挑选作品了。

是装饰性创作的狂欢还是思想性创作的缺位?

一方面是普通观众的“狂欢”,一方面是专业观众的“缺失”,是什么造成了当下的这种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创作层面出现了大量偏“装饰”性的作品,这里的“装饰”更多指的是一种安全的、好看的、精致的艺术形式,当然还有思想性创作的缺位。

“毕业展越来越成为一种节日,除了师生们,以及普通观众,还有很多的策展人、画廊主、藏家会到展览中选作品,选艺术家,但是这些年,从毕业展来挑作品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当然这跟艺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也有关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常务副馆长胡斌讲到。

在他看来,不是说这些作品不好,可能技术的完整度,面貌、感觉看上去也都挺好,非常的丰富多彩,但是缺乏锐气和力度。思想性也仍然是个问题,很多作品对于材料的运用,媒介手段运用都非常的熟练,但在思考上,问题的敏感度上还很缺乏,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样式,比如科技风、传统风,以及乡村介入等。

“反思以及有锐度的思想依然是最重要的。”胡斌说。

Z7U4B90csy83FuPzfE26Cd9bmD5HndO5S1xzxFFJ.JPG

中央美院毕业展美术馆入口处的人偶

JFW086kazvxN6tsGu2hdsKQlbehZ52IqYpwJIVgM.JPG

JtljnaXCxsC14dtilmctV9RhXWgGAji5d0R7e5Uo.JPG

72RYc9hFBkNoQBadVjySpjDAmFRCLYThIPXd45tm.JPG

lqNil6OWa87cvTqwpekyjR0Q5n1ETb2YCaKuPCzc.JPG

GmiNDezhMn2koqlYmeX24D8WOCJ40MUgHlLnYxtT.JPG

jrQ7okdRJn19e9AkVpPJbPkEAzXe7ANnBWcWukKM.JPG

FXcpqXtNkgQBzTnaEbCvov9RhUQEvyRlO14s6K1Y.JPG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作品

同时,他还讲到,近几年,不管是创作还是批评,分化得非常厉害,很难再形成群体现象,或者某种集体的声音。还有就是,之前一段时期当代艺术的发展几乎可以独立于主流之外,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现在这种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体氛围越来越强烈,有些表达和讨论变得不合时宜。

与之对应的是,所谓的“装饰性”创作以及展览的盛行,作品看起来非常的精致好看,一方面与消费文化的诉求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某种安全性有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也讲到,毕业展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艺术语言过于拘谨,或者模仿老师的风格,这是值得警惕的,艺术讲究个人的独特性;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同学们更有创造力,就是可以看到同学们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个人的性格就是懒洋洋的,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的这种性格,在事物的表现上不怕幼稚,也不怕不成熟,关键是那种年轻人的状态,我要闹腾,要有一股冲劲。

所以,他建议同学们不要“迎合”,因为迎合是一种假想,不是艺术的真问题。

造型学科“边缘化”与新的趋势

此外,在观看毕业展时,还有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造型学科的“边缘化”,随着科技艺术热以及艺术介入热,各种声光电、以及多媒介的介入,使得架上艺术在整个毕业展中变得“边缘”,尤其是同学们在创作时,追求剧场化和景观化,往往创作不再是一件作品,而是非常多作品的组合,既有绘画也有影像、装置,使得架上作品的观看体验更加不占优势,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NrE8KAnUtR8bJbZBfNC2MZo1zfd5XIkCDaj3ZG1r.JPG

oTIUbg6wVTWNm8bcpa1DqJUvz56u3XAuqlGRwbgU.JPG

PsLhTI2oi8GIA3Jfxj5MlCiTjmW5xbraMGF6mURh.JPG

sPcmc3q3ptI6tHQPCYuZyQt2JrJ8BAY3IPeAGkPZ.JPG

EeNkgjZbcp4rFxM6DMUeDeEXd0zaCXx05OxMqN0N.JPG

uZf5tNzQq6L3dHlJSmFlPBifnW8IfGat6wLZtcfm.JPG

aiO5DjuDinr3HfXap8QZSafJcydBQwIQIsXECi4R.JPG

中央美院油画系作品

而关于毕业展中的新趋势,胡斌讲到,由于受到国家发展趋势的影响,科技艺术成为艺术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还有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也直接影响到艺术的教学和创作,使得新媒体、科技艺术、沉浸式艺术在毕业展中出现的越来越多,乡村介入式的创作越来越多,还有主题性创作也变得多起来,传统的当代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但是,跟随潮流的同时,深度和问题意识却是一道难题。

【结语】其实,毕业展作为艺术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总结,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另外一方面,就像王春辰讲到的:“毕业展也反映出了艺术在持续的往前发展,在接受了全球化艺术教育之后,所有的方式方法理念都贯穿里面,具体到每个人是不是表现的到位,表现的足够,作为学生远远没够,但不要那么苛刻。”

每年的毕业生这么多,所有的同学都非常的优秀很难做到,有几个能过够做的非常深刻和成熟就已经很好了,每年每个院校有几个,全国加起来就很可观,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就形成了创作人才的基础。我们需要的毕竟是艺术家,显然不是每位同学都要成为艺术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