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更多>

当“微笑金字塔”变身無用博物馆 P8这颗小星球的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雅昌专稿 浏览次数:2038次

jzHewI50cG0MW4O38KtqKQ1kbrVL3rgmumQPtqNK.jpg

在长沙远大城,有一座“微笑金字塔”已存在多年。

2020年,五岁的P8星球以金字塔为空间载体,发起“無用博物馆项目”,重新思考什么是浪费,将问题和挑战转换为艺术。12月19日下午,作为“無用博物馆”首展,Digital Humanity“数字人文”P8星球线上驻留艺术家群展在这里开幕,呈现了一个“大体量”展览。

a3e06rZeXb4xdCuaptWMAkrlTebFiRx8abJHPCYG.jpg

O6vnJZ6vquTR1jcsnAF3CDd3QTpSw8WtazvBKokR.jpg

2SVbAP345mefKXQNBGviv2eqO9kL7ZCOY9MIdpZU.jpg

5OYNAjDOTKHQYew75rcVwiPBU0vQHFccLHmI2ec1.jpg

2e87aoKKjqDjDoPZX45mHI5xvel8DtsvrOyOANBA.jpg

2i56Nw9sPQvvFwXnBYyysVijdVUBM6sUg33J8lSP.jpg

展览现场  摄影来自摄影:邓银松

一个大体量的展览:四个维度,四层空间

在4000平米的展览空间内,分为四层呈现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11位艺术家作品。他们立足于各自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对自身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和回应来解读和展现对于“数字人文”的理解,作品媒介既有油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有影像、AR等数字技术媒介。

jUpgMUwiHhpWBCl401J65khBeyPUBweQSN0MFkb6.JPG

在第一层向“格式”发起的挑战中,Challenge Paper是在艺术家们进行线上驻留及作品分享阶段由P8星球给到艺术家们的子题项目,以A4纸作为切入点,让艺术家对现有“惯例”发起“挑战”,跳脱出象征性符号和格式的条条框框对想象及创作可能性的限制。

沿着空间里的旋转楼梯而上,在依序展开的2、3、4层,随着空间中的灯光越来越暗,观众将经历从视觉冲击到冷静思考的过程。

v3fgb5sSd7ITLknpfP1IWylLSX2fP6QBLJPx29oV.JPG

影像装置《交叉点》中,一张独特的面孔可以转换成复杂的图案。对应的是,在数字世界里,允许新的身份产生,你可以成为你任何想要成为的人,而且机会是无限的。Isha Naguiat & Mila Bubliy的目标是,让这些画面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感觉,表现出人的特征和形态加速丧失,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带来人性的丧失,这是数字化最大的危险。

0bg2xvxojwEA7OUytb6ACP0O3mv5lN0751oYKn3o.JPG

蒋若禹《土地日记》

CQVF5HxQh2scHsX2t3MF17pFS2J16pZaGwIXHTFy.JPG

蒋若禹《高山铺63号》

蒋若禹两件作品都围绕他的自身经历展开。

2020年4月,蒋若禹从伦敦回到昆明,被疾控中心带到一个年初就关闭掉度假村进行隔离。这块地有他的童年记忆,还见证了这块土地在三十年里不断被分割、改造的过程。14天的隔离结束后,蒋若禹以驻地的方式展开了工作,项目《土地日记》就围绕他对这里的调研、记忆和想象展开。

在《高山铺63号》项目中,蒋若禹以奶奶的家族为样本,以家庭口述历史、图像、档案为素材,探索中国大家庭半个世纪一来的结构变迁。项目中,形象、声音、文本和空间被跨时空地拉拢到一起,上百个人声交叠成不可识别的话语。艺术家希望以此引发观众好奇,从而适当地阅读文本。

Q9as2HlIvBH5EI63jkJX51Dqgm8jP1t43dyUzrOR.JPG

来自Joao Villas的《一以概之》是一件巨大的喷绘印刷。这幅印刷壁画由一张照片蚀刻版画高清扫码制作得来。当观众近距离观看时,呈现在观众肉眼前是100万个人人像剪影。而隔远观看时,这些人像则变为了这幅画的一种肌理质感的组成元素。

8ygWoTDX2HEMGNFE5qrIZwPeaCYP3drfyvyaVtCJ.jpg

摄影:邓银松

单轨道影像《盐水对话》由艺术家黄宝儿和王君合作完成,提出了一个问题,海是什么样子?该系列作品的起点,是王君在调研时发现,泰晤士河的潮汐涨落和青岛沿海海域时间是相反的。因此,当看到泰晤士河的水位时,王君脑中出现的是自己老家门前那片海的“即时影像”。于是,“海”的意象跨越了时间,成为了链接并突破了地域的感情载体。

作品中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想象。

喻莹:在有魅力的空间做一个全新的展览

本次策展人之一喻莹,现为P8星球MoW無用博物馆线上项目的负责人。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她,艺术创作多以油画、版画、书籍装帧和印刷为主,作品曾在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展出。此次展览是她首次尝试策展人工作。

IIzLDvsWRW6axoYIrhfdRkBJX2CyO0ZNlW26Oa3W.jpg

VR展品体验 摄影邓银松

喻莹介绍,此次展览分为四个维度:结构再造、拟实科技、信息符号和开放讨论。

“前三个维度很好理解,可以一一对应到每个展品。此次参展的很多作品都使用科技手段来还原我们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将原有素材进行重新解构,将视觉语言转换成符号式的存在进行传达和塑造。放在最后的“开放讨论”部分,是对前三者的总结和解读。作为策展人,我们只是把不同观点的人召集起来,从逻辑上进行分类后进行梳理和推进。”

展览分为4个维度,而展厅分为4个楼层。至于要把具体哪件作品放在哪个维度,对于喻莹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每个楼层展示作品各有侧重,但是又互相关联。从下往上,是一个从视觉冲击到冷静思考、再到慢慢深入的过程。从展厅设置来说,越往上,灯光越暗,也是希望观众从看到炫酷作品的激动心情平复下来,最后在第四层的两个影像作品前,让心情沉静下来,在观影同时仔细梳理此次观展感受。”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策展团队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在第二层展示空间里,多为视觉冲击很强烈的作品。为了将这种视觉效果最大化,我们配合空间高度和氛围搭建了很大的投影,以给到观众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后面的两层空间中,投影搭建会侧重于突出作品的叙事性,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带有情感的信息传递。”

fgoAdshR7ZYxDbb7hyOBmE8hwzDG70sa3HI4VgUV.jpg

策展人之一喻莹引导观展

作为展览主题,“数字人文”也是一个学术专业,在很多大学里都有开设专门课程。使用数字技术去进行人文研究,到底是将文人研究数字化,还是把数字研究人文化,这也是目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的问题。目前来说,很难有个清晰的决断。而这个项目在疫情期间展开,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期对于科技的依赖达到了新的高度,无形中让这个讨论更加契合当下热点。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大家的不同观点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人去思考这个问题。面对当下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人们是该热情拥抱,还是要保持距离?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个展览提出问题,先让每一个艺术家去回答,然后观众们在观展过程中也会得出自己的答案。”在喻莹看来,这才是一个展览的意义。“自己看过很多展览。如果哪个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是针对某个主题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这个展览,我了解到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让我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明确自的想法和立场。这也是我从这个角度去策展的原因。 ” 

QNI81ePnDVYnXiSe5l5xX6y58Re2ZtT7WBoXzPs8.jpg

观展现场  摄影邓银松

在去年接下展览策展工作时,喻莹刚结束了10年的海外学习、工作,回到长沙。此次展览也是她加入P8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她对这个空间的第一印象非常惊艳:“不同于国内常见的白盒子空间,空间本身非常有魅力,跟国外那种独立艺术空间有很多相似。尽管地点稍微偏了一点,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能有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去做各种跨界和尝试。比如刘天明的创作媒介是传统油画,以往展出都是以展墙的方式呈现。而我们空间是没有展墙的。其实搭建展墙也很容易,但是一旦搭建就会变成和其他地方一样。而我希望,能让他的作品跟这个空间本身产生对话,散发出不同魅力。这也是这个空间能够赋予每一位艺术家能去思考和尝试的点。所以,我们决定不做展墙。我跟艺术家表态的是,我不能保证你肯定喜欢这种方式,但是这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会给作品有一个全新呈现,会给到他全新感受和氛围。”

oGrsWK4CfBx5XR4soo3tscCKnsEXXwDwrNn2dBEb.jpg

策展人之一彭君尧引导观展

喻莹也希望这场展览能得到观众的参与互动:“我们相信艺术和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也相信青年身上的能力,所以我们打造了这个实验艺术场域并策划了这次展览。同时我们也认为,观众到场的那一刻,展览的意义才会开始,有关注、有思考、有碰撞,才有进步的可能,整个生态也才会有良性的发展。”

黄立亭:疫情期间的国际驻留  挑战也好玩

P8星球联合创始人、“数字人文”展览总监黄立亭说,金字塔Pyramid在拉丁文中代表火的中心,希望我们的展览能给大家的心中留下一个火的种子,可以时刻感受到在火的中心的感觉。这个展览是p8星球今年发起的一次国际驻留计划成果展。

这个原本在疫情之前发起的国际驻留,初衷是要做一个跨学科、跨媒介、跨材料的驻留实验项目,探讨工业科技跟自然和社会的共生关系,并对目前社会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发起后遭遇疫情,项目不得不转移到网上进行,除了时间由2个月延长至6个月,还遇到了更多的挑战,黄立亭将这些挑战变成了“好玩”。

w3jHmdbN79KtrXfZlIDcC3QoIjybGwj1SUZaaQem.jpg

观展现场  摄影邓银松

首先,“在地创作”被取消,这成为一个机会去思考这个“在地创作”本身,它变成了一个议题供参与艺术家进行探讨。“我们发起了一个挑战,大家的创作是否能以一张A4纸完成。有一位纽约艺术家就创作了一首歌,把歌写在纸上,然后用录音变成了一首歌。通过这种挑战,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角度和媒介去创作,过程非常好玩。”

其次,驻留期间的交流过程由面对面转向线上。“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的艺术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却在同一个时间上线,显示出不同的当地时间。很意外地契合了我们这次主题‘数字人文’。我们将这个过程也记录了下来,会变成资料储存在金字塔里。”

urzu1qoHV2I1KV5zXCc4WgByZ85YVZim76ZccQPO.png

黄立亭(左)与驻留艺术家交流中

国际驻留项目是P8星球这两年的重要项目之一。2019年启动以后,一口气办了三次。

第一期艺术驻留以 “春晓” 为名,探讨工业的崛起,在人文与工业的关系重审中反思自然;第二期艺术驻留“长沙媒体艺术驻留项目”,7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用前沿的媒体艺术科技解构与诠释了长沙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第三期驻留主题名为“在城边”,五位艺术家分别来自澳洲、英国、西班牙、塞尔维亚以及波兰,驻留项目的作品都围绕着三个主题:气候,科技和城市空间。这三期艺术驻留项目,各自为线又相互联结,共同探讨着P8星球所在地——长沙。

S05pevqQTTMVxRYdMRfkwWanXAUPrZ52u1BFIbJN.png

“长沙媒体艺术驻留项目”展览现场

随着一次次项目的展开,黄立亭和她的团队,从最初的“天真”到逐渐成熟。

“我本身是设计师出身,团队也来自不同的专业,秉持着想要做一个实验类型的驻留,希望能以可持续的角度来探讨问题。虽然有参考过一些纽约和欧洲的驻留,但是具体怎么做也不是特别清楚。做第一次驻留项目时,我们都很天真。非常感谢第一期加入我们的艺术家,他们能受邀来到前来。我们也是在做的过程中去了解,艺术家希望得到什么反馈,如何协助推进驻留计划。在第二期中,我们尝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展览呈现部分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合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到了第三期,我们逐渐成熟,自然受到了更多艺术家的申请。”

而那些参加过驻留的艺术家们,成为P8星球的全球推广使者;而微笑金字塔作为极具象征性的存在,为这颗小星球吸粉不少。

黄立亭说,艺术驻留将会成为这个“无用博物馆 Museum of Waste 项目”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决定要做越来越好的驻留。好的驻留项目有一点很重要,交流,然后交换idea。 长沙艺术偏向传统媒介,做新锐艺术和实验艺术比较少,给了我们放开去创造的空间。我们这边是工业园区,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场地,艺术家们可以挑战一些大型的焊接和雕塑等难度系数高的创作。在未来,我希望驻留还可以吸引科学家、写作者等多个行业的人加入,艺术驻留也需要这样的发展。”

2U4iquW4YH6rL0AfkDTRULBSgurddmYn2exXU6os.png

用可持续提问:什么是无用?

黄立亭一直记着教授跟她说过的一句话:设计是解决问题,而艺术是提出问题。所以,做展览也是提出问题。通过展览,提出疑问和挑战。

“从过去废弃的仓库到如今的MoW無用博物馆,我们希望这个空间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中心或者大家习惯认为的博物馆的样子,而是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资源平台和实验性的场域,每个人都可以针对空间内发生的事情进行交流探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问题,并且一起思考和寻找答案。正如P8星球一直坚持的观点,Waste No Spark,不浪费任何火花,让每一个想法都噼啪作响。”

jQ2tBHETsU7PYGnP2SIXjoAuUqCgz5SY4KLEPB44.jpg

P8星球一直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专注于城市青年的文化探讨,未来发展会更倾向于教育和艺术。

“可持续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和看重的。谈到可持续,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高大上。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循环利用,减少垃圾产生。我们尽量少打印东西,用之前工业园区的废旧材料搭建了现在门口的咖啡屋。关于什么是可持续,教科文组织没有具体定义,但有个重要部分就是人文。人文部分包括了教育和文化,我们选择的是艺术,用艺术表达我们对于可持续的理解,探索一种可循环的生活方式,让大家觉得可持续也可以很sexy。做活动时,我们会尽量把可持续这个烙印打上去,比如餐具回收,购物袋回购等等,也会在商场发起旧衣物回收做捐赠。长沙做可持续的不多,我们下一步将会跟广州、上海、北京去合作。北京有一个可持续地区,我们希望把长沙这个点点上去。”

9u5Oj1krMy7U5d9ntIsv4haWScEIxOv05VONhSzc.gif

在黄立亭看来,2020年将成为长沙艺文圈很重要的转折点。疫情无事可做反而有时间去做更多创造,跟不同的人去做链接。她欣喜地发现,长沙多了很多小型的画廊空间,开始有人在咖啡店里做展览,12月至少有三个艺术节的活动启动。正在筹备的青年库也与长沙艺术发展趋势有关。从2020年开始,無用博物馆将收集所有在长沙发生的艺文活动资料,然后转换成文献成为馆藏。

“长沙每年都会有很多艺文活动,不仅仅艺术和展览本身,工作人员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这群年轻人当时的热情,都是非常值得保存的。P8星球就是做青年文化的,我们的馆藏除了艺术作品之外,还需要更多这些鲜活的青年文化。目前制定的是十年计划,我们会在2020-2030年间收集长沙的艺文活动资料,包括各种乱拍小视频、废弃的门票手环。”

如何定义青年?在此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中,黄立亭和喻莹就“青年”的定义展开了一次讨论。以前以30岁以下定义青年,后来发展到50岁以下也能定义青年:“我们觉得,定义青年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年龄。青年应该是一种态度。不管是30、40还是50,只要对待事情的态度还是能一直保持想要创新的冲动,想要去改变,想要去提出挑战,他就是青年。”

XgPYyEbPKc4ZPeD6MRWVOMbwSnDC8YMrGS0hpnnQ.jpg

创始人黄立亭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pjZAbnRXkGCfnBedjb7TU6Lvl4MQcj2yTdguVtLV.jpg

喻莹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做这些有意义吗?创立之初,P8星球也遭遇很多不理解,年轻的团队只是默默耕耘。黄立亭在对话中正式回应了这个问题:

“这座金字塔在1999年就建成了,一直作为仓库使用。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慢慢把这里清理干净,再整理、设计,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到底什么有用,什么无用,是很难说清的。看似无用的东西,换一种场景和环境,就会被循环利用。就像目前看来,我们在做很多无用的事情,包括谈天说地、青年库,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我们坚持做青年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做一个商业设计很漂亮,但是交付完成以后就结束了。而可持续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五年时间,P8星球从一栋空无一人的实验楼建设成一个先锋社区,从内部艺术实验到成为长沙的艺术空间代表,从开展小型工作坊到接待上万名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教育...

X5uz9GYYkxLMKJ6OaQlb344UgqdisNL75AdynjSE.jpg

P8星球「無用事多」概念快闪店店内 摄影:邓银松

2021年,P8星球将推出一个驻留计划、两个展览。驻留计划将与明年建党100周年的主题有关,展览包括一个与荷兰公司合作推出的材料展览和星球4S展览。在星球4S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星球是如何被重新修复。除此以外,無用博物馆新成立的分支——无用事多商店,明年将推出两个主题的展览,继续以主推以展览加零售的场景式消费体验。